没有人需要你拯救世界
你只需问心无愧地做好自己
今天这篇文章回忆一下过去,顺便聊聊孩子和教育
昨晚收到一个读者的私信,是个很具体的家常问题,关于教育。
事情是这样的,他是一名大学生,假期住在姐姐家,有一天他察觉到小外甥心情很低落,了解到原来是因为忘了几道题而被爸妈责备了,他觉得姐姐为了几道题伤孩子自尊实在不妥,于是便去和姐姐沟通,但姐姐却觉得这是孩子学习态度的问题,受了批评应该积极听取意见,积极改正,不应心情低落和不配合。
于是他感觉很无力,感慨到:“这是一件无奈的小事,这种无奈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所谓的底层人民的生活中,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很多人成长都伴随着挫败,而自尊的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明显缺失,我只希望姐姐的教育再多一点耐心,我的小外甥能变得坚强,而自己能为他提供更好的条件。”
最后,他说:“我在想自己是不是过度情绪化了,这件家事有没有交流思考的价值,另一方面,这种真实的无奈的感受,是否有解决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是我生性敏感多虑吧。”
听一个小学弟说起这样的故事,我是感觉挺温暖的,这份温暖在于他的那份心意,关于自尊,关于对孩子的关爱,还有那些敏感的思绪,以及对挫败的共情。
因为当我们长大后,很多事都会习惯于高高挂起,人人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更别说掺和到他人家事中,为一个孩子说话,试图改变他人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这种行为,温柔多虑中也有些可爱。
这件事勾起我一些思考和回忆,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以上,是为序
正文
1
作为跨世纪的青少年,20来岁的我们是时代的产物:从大哥大、小灵通那个年代,到电脑普及,再到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直线上升,我们这代人几乎亲历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生于农村,长于小县城,却在省城念高中,去到国内顶尖的那批大学,毕业后在世界一流的大都市谋生存……
我们从村落中走到更大的世界,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一无所知到信息量溢出,从被呵护和管束,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其中,受到了多大的信息冲击和观念改变: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社会学……很多前沿领域的研究和思潮已被化为无数细碎的信息流,融入到了这个互联网世界的日常中,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我们,回过头再去看那些传统的家庭教育,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异议。
记得2014年,我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一个亲戚带孩子来我家玩,还被家人说要向我学习,不停地夸我,但我却很反感这种教育方式,而察觉到那个孩子的孤独,而且自己还成为了孩子的压力,又没有任何解决方法,当时也特别无奈。
于是我在qq空间写下了这篇日志:
你看,我18岁时也这样想:
长辈们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真存在很多问题。
2
自我意识的觉醒让我对那些孩子的境遇特别有代入感,于是我也试图去改变。
2015年到2018年,我连续三年暑期去乡村支教,甚至去台湾做交换生时,牺牲自己的周末去做辅导弱势儿童的志愿者,想给那些小小的灵魂以陪伴,让他们不那么孤单,又或帮他们说话,给他们讲外头的世界……
支教时,我用自己理想种的教育方式去教那些孩子如何改编歌曲,教他们画简笔画、教他们写作,和他们玩故事接龙,聊想象的未来,谈梦想和远山,我几乎从来不生气发火,碰到淘气的孩子时,我总是想办法转移他们注意力,又或以游戏的方式将其化解,我被孩子们簇拥攀爬,被当做孩子王一般呼唤,我看到他们眼里的光,收到很多感人的小卡片,在学生习作中看到自己被描述成拯救世界的超人,在分别时那一双双落泪的眸子,其它志愿者玩笑问谁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时,那整齐响亮的“小超老师”,这些都让我如今光是想想就心头温热。
是的,教育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我始终相信,哪怕并不完美,但相互理解和心意相通,一定能让孩子更明亮地成长。
尽管知道这些,也做了诸多尝试,可我真能改变什么吗?
很难,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我的存在只是昙花一现。我终究是要离开的,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接下来要面对的,仍旧是环境和习惯所塑造的一切。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但家长和教师却很难改变,基层和家庭教育的进化是需要几代人,甚至需要国家汇聚整个时代的力量去缓缓图之的事业,怎是年少轻狂一人螳臂挡车便能改变?
这种想法是在2017年在湘西支教时冒出的,那年我们劝退了一个孩子,他个头很壮,但头脑有点不好,情绪容易失控,经常被其它孩子嘲笑,而他一下就会被激怒,也不分场合便大打出手,又是吐口水,又是推搡的,而且事发多次,对其它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但实际上,他并不能算是一个坏孩子,因为没有主观的恶意,只是因家庭环境和自身局限形成了孤单的应激性防御,非常敏感,当我陪他做手工时,他很安静,也很认真,很乖,会问一些问题,做成了也会开心得不得了,我也多想能帮到他啊,可志愿者们开会时,对于他的不可控实在拿不定主意,都担心留他这样下去会出安全事故,只能第二天家访时将他劝退。
2017年8月9日,我在支教日记中这样写到:
“或许真是倦了吧,不再想成为世界之王,不想拯救世界,对现实里那些复杂的事,越来越以一个冷静甚至冷漠的旁观者看待,虽然有时会温柔地被感动,但有时也有冒出来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无奈,然后转身离去的冷漠,感觉是很奇怪的东西,思想也是,我看到那些孩子的单纯善恶和直白爱憎,也看到身边伙伴的思想和诸多复杂,看到现实的无力,也瞥见理想主义的影子。底层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复杂到让人窒息的问题。支教三年了,一年比一年更有体会,无论志愿者变了一届又一届,多了多少清北学霸或各类大牛参与其中,但均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事情背后某些东西并没有变化。也不知道时间会将这些记忆推向一个怎样的结局。说实话,像这样的孩子,要是我们这些优秀的志愿者中有谁能有勇气竭尽全力给他耐心和超过这个暑期的长久陪伴并纠错,是有可能改变他的人生轨迹的,但如果我们用自己的年轻付出海量时间和巨大的代价去改变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孩子的未来,这对他真好吗?温柔善良和感动固然美丽,但我们暂时在现实中都成不了救世主。从他家里家访离开时,夕阳还在,可很快就落山,田野间只有狗尾巴草悠悠然的飘摆。以后,我们或许再也不会见到他了吧。”
这些话写来其实挺悲伤的,年少时,我总想着自己要做那盖世英雄,但后来发现,自己的能力很小,救不了别人,于是有些沮丧。
到了某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他们真需要被拯救吗?
那些孩子感觉孤独,我们就连忙陪伴将他们拉起,他们感觉沮丧,我们就忙不迭地安慰,他们挨了打挨了骂,我们就去批评他们的环境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说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我们将自己投射到了他们身上,以为自己所认为的“好”便是拯救,却忘了自己也只不过才走了这世间亿万条路中的一条。
等明白这些时,就已经长大了。
3
我现在回过头去,再看自己的人生历程,其实也是弯弯绕绕,但每一次境遇都给了我不同的东西:如果没有孤独,就不会有后来的习惯独处,不会有更深的自言自语、思考和创作;如果没有挫败的对比,就很难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没有责备,就不会有规范和界限……
那些孩子应该也是这样吧,一点一滴适应着现实的环境,成长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也许确实存在更好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更快乐、更自由、更阳光、更自信,但谁能保证那条路对他来说能更“好”呢?不是身处那样的环境,却偏要以另外那种方式教育和培养,得出的结果又是否能适应现实?
就像那个被支教劝退的孩子,如果硬将他留下,想费尽心思将他改变,如果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是否所有人都会因此后悔不已?就像你,想呵护孩子的自尊,但若强行说服家长,少了责备,但家长又没有其它的方式能弥补空白,等你离开后,会不会这个孩子就变得谁也不怕无法无天了呢?
当然,这些都是假设,但它们在现实世界中却已发生了无数次,所以很多问题才会那么难解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用时间去磨才有一点改变,你不能只按自己脑海中的最优剧本设想,将世界当成一个完美无缺的童话,让所有人都过上最快乐的生活。
尽管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但需要时间,人们和环境都有自己的惯性,你改变自己可以,但若将希望寄托于改变其他人,这无异于强人所难。
前些日子,知乎热榜上有一个新闻,一个小学老师因为学生调皮捣乱而罚他们打手心,结果被投诉到教育部门,勒令向学生道歉,而且还被停课处分。这件事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激烈的辩论,有人觉得不能体罚是教育的底线,也有人说这太荒谬了,老师惩罚打个手心根本不算事。
你看,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冲突已经显现出来,但这两种观念真的有谁对谁错吗?
并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适用于现实中某个具体情况,对一些坏老师而言,这种投诉非常有必要,能减少校园PUA,不再让一些学生的悲剧重演,但对一些尽职负责的传统老师而言,这种投诉让他们投鼠忌器,之后甚至不敢管学生,而让更多本可以靠惩戒拉回来的学生滑下深渊。
事物的双面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我越来越觉得:“教育”与其去强迫着让别人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不如自己做给他们看,若他们向往,自会点燃心中的渴望往你靠近,若他们并不喜欢这条路,又何必勉强?
所以我后来每次演讲和写作,都很少说“你应该”“你要怎样”这样的话,而更多只讲述自己的故事,你若向往,跟我来便是,你若无向往,就请继续走自己的吧,相信也会有不错的未来。
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人生的“好坏”之别根本就是伪命题,没有谁更高贵,也没有谁低贱到泥土里,在我看来所谓底层,不是说金钱和职业,也不是说他的生活没有你我幸福,而只不过是因为他陷在了单一的现实,没有更大的世界,没有往上爬的路和梯子。
但这时如果你硬要拿个梯子逼着他往上爬,这未免就有点儿居高临下,强扭的瓜不甜了。
总之,关于孩子和教育,我写这么多,想说的其实只有三点:
1、最好是改变自己,而非改变他人。
2、最好是点亮他人,而非强迫他人。
3、没有人需要你拯救世界,你只需问心无愧地做好自己。
共勉
2021年1月15日
抓星星的小超
邮箱:ceo@smallsuper.cn
个人微信:jianghuiyongheng
飞奔着点个在看吧▼
Comments |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