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不喜欢这门课很多的公式,复杂繁琐,有时候让人云里雾里,望而生畏,但我却喜欢贾老师上的《现代经济学》这门课。
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似乎太理所应当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那些事情,国外的经济危机,中国的社会体制,医疗问题,谁谁谁房地产挣了大钱,我国的GDP又如何增长……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去讨论会去饶有兴趣的争辩这些,可是却没有几个局外人会去想这些背后又有些什么样的规律,就像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都会用,但没有几个人知道背后的工作原理设计思路,所以,很多理所应当的事,都成了黑匣子,被我们忽略不见。
诚然,不知道这些对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多少影响,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有好奇的求知去认识深入这个世界背后的规律仍旧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种过程会让我们思维更加敏锐全面,视野开阔而不局限在固有成见之内。
况且,经济学也并不是什么高大上到远离生活的学科,比起高数,程序,机械,反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我才发现它更加贴近生活,甚至很多日常中的小事,用经济学的解释会让人有种恍然大悟的奇妙感。
比如说宿舍一个室友叫我去食堂帮他打饭,假如我只帮他打一份饭,要下六楼,去梅园食堂,外边还下雨,待会还要爬楼,又累,自己就不太乐意了。而用经济学的观点解释,这就叫做边际成本太大,不过假如说我刚好也要去吃饭,又有几个室友同时要我带份饭,那反正要走这段路,多带一份饭也不过只是一点小小重量,所以我就会很乐意顺便帮人这个忙咯。用微观经济学的观点解释,这就叫边际成本减少了。
当我们用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挂钩的时候,趣味性和生动性就自然而然的冒出来了。
再比如这门课的考试复习吧,我们复习一天,也许打50分,复习两天,也许打60分,三天65分,一个星期80分,两个星期说不定是84分,复习时间越久,所提高的分值就越有限,到最后达到瓶颈,如果还不管不顾的复习到废寝忘食,说不定就分数反而跌落。这个用经济学的观点解释,就叫效用理论,更简单一点的例子是吃糖果,一颗很满意,两颗更满意,三颗最满意,再多就腻了,再多就甜到吐,还要多,那……我还是逃远点好了。
你看,现代经济学这门课一旦将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就显得生动而形象,而且很科学的解释了一些现象,为我们储备了很实用的一些知识。
另外,上课的时候,贾老师常常会说起自己所见所闻一些趣味的事情,每次说那些的时候我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比如他说起自己小时候买空调多少钱,那时候多贵,电脑是怎样的,再比如他说起大学教授的工资,日常,还有一些我们学生非常有兴趣但平时不甚了解的内容,并且和课堂内容挂钩,这种教学确实寓教于乐颇有收获。
我通过这门课了解了很多事情,比如说中国很多暴利产业的一些情况,像教育呀,殡葬呀,出版呀,不过最让让我惊讶的是,房地产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并不是我从前通过中学时学习的经济中所说:需求太多供给不够所形成卖家市场。相反的是,空置房太多,导致成本收不回,房地产商没办法只能涨价,好通过有限的购房来弥补亏损,但是他越涨价,买房的就越少,于是更加亏损,他没办法为了弥补亏损,只好再涨价从买房的人手中赚更多钱来让自己不至于亏损……于是滚雪球一样积重难返,恶性循环,才造成当今中国的房价虚高。
啧啧,我真是不由的感叹,很多世间的道理,因果,都没有什么绝对,我们有时候自以为理所应当的认知其实是错误的,若不虚心学习,去了解,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还真是难以看透丁点皮毛。
上学期一个清华学金融的朋友来南京时,我们晚上聊天时他就对自己所学说了很多很多,展现了浓厚的兴趣,言谈中,各国面貌,经济状态,各种背后隐藏的规律和道理,让他的言谈举止都显得大气而视野广阔。
或许,这也是这门课会给人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吧,毕竟,一个只会挣扎在市侩的人,是永远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的。而一旦视野和思考局限在自己眼前琐碎之中,就很容易陷入一个僵局,思维定式,不创新,也没有太多冲出束缚的勇气。
而这些不都是大学生应该要有的吗?所以我仍然觉得自己选修这门课非常值得。
你看,至少,我已经会写这样成本低但效用高的打油论文了。
Comments |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