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超
首先,这书名书名书名……实在让我觉得有点难受。
说到底,自己既不是一个喜欢阿弥陀佛的人,而且也是一个不喜欢么么哒的人,前者觉得有点枯燥生硬,后者觉得有点恶心甜腻,而大冰强行将两个完全不搭调的东西凑在一起作为书名,新意倒是有了,但总觉得不是个滋味。
就像看这本书的时候,旁人好奇的问,你在看什么书?我就会觉得念出书名相当拗口,而听到这个书名的人往往只会一愣,对你看书的品味又琢磨起来。
kindle里存了很多书,大都是一些人推荐的好书或者说畅销书,而这一本是后者,据说作者相当了得,好多好多的身份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故事说不完,从而吸引了一堆粉丝追着他的书看,一本买得好过一本。
好了闲话少说,介绍一本书,总归是要入正题的。
这是一本故事书,里边有十几个故事,都是大冰经历过的人和事,他即是主持人又是作家还是酒吧老板,身份很有意思,就像一颗蒲公英,潇洒的飘过大江南北,有足够的素材来谈自己所见所感,他也正是这样做的,比如在银店当学徒时遇到的可怜女人,比如异国街头流浪卖唱走过很多国家的流浪歌手,再比如某个一直以来陪伴支持他的真朋友,比如风风火火浪迹天涯做常人难以想象冒险的女生……
这些故事很多不一般,看到了很多人活着的状态,跳出了自己的圈子,遇到着那些仿佛小说中才有的情节,我不知道是真的还是经过了文学加工,但不管怎样,读起来还是能有几分感触,毕竟故事就是故事,能够给人一分期待向往外头的人和事,都是好的。
文笔淡淡的,就像叙事者平静的讲述,水一样流,没太多惊艳之处,对我而言它全部的可读性就集中在故事里了,或许说,平静的叙述有平静的魅力,像轻音乐在响,假如换做一个阳光柔和从树间间隙滑落的午后,换做一个山坡野草随风舞蹈的周末,换做一个无事躺在草地笑看天空的人来读这本书,感觉都会不一样。
或许这就是他取名为《阿弥陀佛么么哒》的缘故吧,佛总是虚幻而淡雅的,仿佛冥冥中有什么东西闪过,却来个么么哒多抹生气和笑意。
看他人的故事假如不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就无非是在看故事而已,无论是那些浪漫到说出来就让人惊讶羡慕的剧情,还是那些令人唏嘘不已的悲情遭遇,我们都是作壁上观,即便点头,也是那般生硬。反之,能品出自己的影子,或代入其中感同身受,那就是最好的故事。
可惜,大冰这本书的大多数故事只是前者。
就像他说:“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就像他每篇故事最后要用两句阿弥陀佛么么哒做结,就像他在书的最后写下的那个读者反馈的活动:假如你看了这本书有很多感想,在微博上@他,他将抽选出幸运的读者,不论你在何方,他都将背上吉他,走遍天涯,去给你送上一顿烛光晚餐。
觉得非常的高大上,仿佛有情怀,浪漫,却又无形的给读者一种残酷的对比。
故事里的人,那都是一个个响当当厉害的主,一个身患绝症的小男孩生前听话懂事得让人震惊,死后还为父母考虑,怕父母伤心欲绝,于是编造自己的遗愿让父母去充实的完成,一个街头艺人在异国到处流浪唱歌,潇洒,而且过得滋润,一个傻乎乎的女生被爱所困,遇到了极品的渣男,丢了工作,隐姓埋名在一个无名的小城银铺做学徒,却还坚守着最纯真的心;一只通人性懂音乐的黑鹰,一群无论你在哪只要有事都会跨越千山万水来你身旁的好友,一间浪漫情怀甚至不顾收益的酒吧……
故事是好故事,跌宕起伏,也给人遐想,可毕竟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几乎没有细腻代入的场景,而我喜欢的某些讲故事的好书,无论写实或虚构,总能有几个人几个场景悄悄的走进心房,铭记而感动,或许那种真实的情怀会更加动人。
而这本书字字句句之间,像是划上了一道你我不是一个世界的鸿沟,没法让人认真起来,虽然有情怀和主旨的故事,却因为刻意为之染上一层阿弥陀佛么么哒的光晕,让我觉得有疏离感,所以自然也不会有那种浑身激荡感动到暖流席卷全身的阅读共鸣。
大冰似乎不经意间在勾勒自己,那些故事由他为主线串联起来,让我有种错觉,故事只是故事,他更想写的是,故事后的自己,文字应该有人的温度有人的性格,没错,但我不喜欢他给那些故事添加的佛光般的佐料文字,总感觉梵音大作,金碧辉煌,但真实而贴心的细节场景都不见了。
综上,这本书作为一本开阔视野,见识不一样的人和事的故事书是好的,但不是那种能打动我的书。
其实……我最在乎的是,一本书,作者把它当做什么而写。
是有了故事而刻意将他们弄成一个吸引读者的畅销书,还是有了感触用心勾勒出让自己心醉的幸福?
我喜欢后者,而这本畅销书应该算前者。
就像简书上首页的一些文章,有个中心论调,却不能细腻而真实的勾勒那种情境,只有大体的轮廓,就强行无中生有编造出人物和故事,弄个吸引人眼球的标题,成为无数点击率的热文,却不能成为让人眼前一亮心头共鸣的篇章。
什么时候起,追逐和刻意为之成了主旋律,而用心沉醉的热爱反而无人。
文字如此,生活亦然。
宁愿茶香袭人,黑白静写,也没必要金碧辉煌,强加佛光普照。
Comments | NOTHING